苹果iPhone Air在中国开售遇冷:消费者反响平平

发表时间:2025/10/22 浏览:217

标签:iPhone Air 所属专题:行业热点

10月22日,苹果公司的iPhone Air在中国开售,但消费者的反应并不热烈。

在中国市场发布的一个月前,苹果最新的iPhone系列在国际上推出,许多商店都排起了长队。中国消费者不得不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买到售价7999元的iPhone Air,因为它只能通过eSIM连接网络。

在北京的三里屯店,更多的顾客来拿iPhone 17 Pro, iPhone Air最初可以在同一天订购和接收。在上海,没有消费者排队购买iPhone Air,他们可以立即购买。消费者普遍认为iPhone Air的轻薄和新颜色很吸引人,但大多数人只是在尝试,而不是购买这款新手机。

iPhone 17、17 Pro和17 Pro Max在中国仍然接受实体SIM卡,但对于5.6毫米的纤薄Air,苹果倾向于利用这个空间来增加电池容量。中国主要的国内运营商现在支持eSIM,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上周访问中国期间宣布iPhone Air即将发布。

有数码博主爆料称,iPhone Air因国外销量未达预期+国内推迟发售等原因,生产端已处于前加工制程停产状态,也就是前期屯的库存够用,目前处于"攒一攒订单再重新开工"的产能调整阶段。

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也发文警示道:“iPhone Air需求低于预期,供应链已经开始降低出货与产能。”

郭明錤分析表示:“iPhone Air供应链的产能普遍到2026年第一季度会缩减80%以上,部分出货前置时间较长的零组件,预计在2025年底前停产。这意味着既有的Pro系列与标准版机型,已经很好的涵盖了大部分的高阶用户需求,很难再找到新的市场区隔与定位(从mini、Plus到至今Air的尝试都没有成功)。”

超薄手机,暂时小众的“偏科生”

据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显示,仅支持eSIM卡的iPhone Air表现略优于iPhone 16 Plus,高级分析师Ivan Lam表示:“由于预售期更短、定价更高,而标准版 iPhone 17在规格与功能上更为均衡、性价比更突出,预计iPhone Air在早期仍会保持相对小众的定位。”

从全球市场来看,iPhone17系列是成功的,但Air例外。日本瑞穗证券 (Mizuho Securities) 认为,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的销量高于去年同期的前代产品,而标准版iPhone 17则取得了巨大成功,表现明显优于iPhone 16。iPhone Air显然是个例外,苹果计划今年减产100万台,将所有其他型号的产量增加200万台。

对于苹果来说,iPhone Air的推出不仅是开创了超薄手机的新品类,也是为后续的折叠屏铺路,为了测试轻薄元器件和续航等关键指标的一次探路,很有可能折叠iPhone就是两个iPhone Air的“叠加”。

但从手机的实用性来说,根据以往小屏手机以及小折叠手机的受众来看,超薄手机的主要面向的群体大致可能会有两种,一种是女性和时尚用户,这类人群对设计感要求更高,轻薄的机身也方便去做一些扩展。另一种则是需要备用机的人群,比如商务群体,他们的手中有一部性能拉满的手机,但同时也需要一部备用机,这时超薄手机就成为一个好选择。

当下,除了苹果之外,包括三星、OPPO、联想moto也都在布局超薄手机产品线,有消息称,华为在下月发布Mate80系列之时,也会推出搭载eSIM卡的超薄Air机型,通过全新的设计以及较低的价格去吸引更多的用户。

从目前的产品线以及市场来看,超薄手机更多的是像折叠屏一样的垂直小众品类,并且“偏科”较为严重,毕竟即便是现在的技术进步很多,也不能违背物理空间的限制,所做出的取舍注定其成为不了全能旗舰。此前,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在谈及超薄手机时指出,公司也曾深入探讨并制作了超薄类Air产品的手板,但难以保证用户的完整体验,尤其是影像功能会受到严重限制,最终选择放弃该项目。

另外,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,即便是卖货能力最强的苹果,暂时也只能做到7、80分,其它的品牌想要出圈就更困难了。我们允许有细分垂直品类的产品出现,但是对于手机厂商来说,也应该思考一下,超薄手机是否在现阶段只是卖货的“噱头”,而忽略了用户层面的感受。


分享此文章的方式

我要评论:( 请您说点什么吧!)

评论 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,请登录 企业会员个人会员